心選區
「擇你所愛,用心挑選」,在這裡,我們邀請你把每項選擇,都當成是一場回應—可以慢慢走、自由選。
服務台
歡迎來到靈鷲山.福城。 這裡是一段旅程的起點,也是一處令人安心的依靠。
生而為人,似乎總免不了老、病、死的痛苦;好不容易得到的快樂,又往往極為短暫,隨時可能離去。這短促而必定迎接死亡的一生中,要如何面對無常的生命處境?帶著這樣的提問,過去的悉達多太子走上了探索生命的旅程,並最終成為了覺悟的聖者 -佛陀。
我們可以學習悉達多太子探求的精神,視生命中的逆境與苦痛,如老師般提醒著我們應該要對生命做更真實、長遠的省思。
透過共創藝術,邀請300人以圖畫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。當您翻開拼圖,發現被拼圖遮蓋的字詞,或能有所觸動,有所思量。
漩渦(八正道 )
藝術家:(Paterongan 光織屋-巴特虹岸手作坊)陳淑燕、杜瓦科·都耀、陳正瑞、林宗範 陳東廷、陳勤、許淑怡
世間興衰,如同海浪起落,總隨因緣聚散而變化無常。若未能明白得失的真實樣貌而執著 則會一再捲入苦海浮沈其中。佛陀所教導的八正道,猶如堅固的船筏,能帶領世人培育智慧奥良善的行為,調伏散亂的內心,平等地面對世間一切的順逆際遇,朝遠方光明所指引的寂靜、無苦、安樂穩舵前行。 藝術家取材自然,以漂流木、黃藤、構樹皮布與竹月交織漩渦與船舵。走在以八正道為軸的旅程,船身隨漩渦旋繞,彷彿牽引著方向,引領觀者踏上一段人生旅程。不僅是一場身體的行走,更是心靈的穿越。
影像:黑川互動媒體藝術
作曲:李哲藝
自動樂器:陳威廷
銅鑼:吳宗霖銅鑼銅雕藝術工作室
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,亦為是假名,亦是中道義。
一龍樹菩薩一切現象都是因為有因絲才出現(因線所生法,即緣起法)。
因緣條件不相同、不充足、消散,現象就會有不一樣的呈現,也可能消失不見。
當因緣條件充足,類似現象就會再度呈現。例如四季每年都會出現,但都不盡相同(假名)但在地球生態破壞的極端環境四季可能消失不見(空);所以四季會顯現,也可能消失,亦可能是這兩種情況的循環(中道)。
假名、空、中道都是表達空性呈現的用語。彩虹、水中花、微塵等現象,同樣是因緣法的呈現,這幾種現象的出現與消失都非常快速,有無不定。空性與緣起法,像游水與浪花的關係。海水是空性,浪花是緣起法。浪花有高低起伏等變化,但無論浪花怎麽變化,海水始終是海水,兩者的呈現是不相離的。
般若是超越一切的空性智慧,萬事萬物都是緣起法,實踐般若就是一切皆不著相,對一切現象都不執著,心就自在解脫。
維摩詰經圖(法華期)
藝術家:郭建疆
《維摩詰所說經》以維摩詰居士為主角,從他的日常行誼以及稱病說法,呈現出一位深入佛法員論修行者的智慧與風範。他深達空性智慧,自在無礙、遊戲神通同時也具大慈悲心念,不舍一切衆生,因此以空性與大悲的雙運來度化眾生。此幅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畫作,構圖參照敦煌壁畫,以油畫技法呈現經典中的14段主題故事,長達八公尺的畫面徐徐展開,如同一場莊嚴的法會正開場。純亞麻畫布上層疊油彩與複合媒材,交織出語言的迴響與沉默的重量。引領觀者於當代感官語言,重返那場關於佛法、生命與解脫的宏大對話。
全經以「維摩示疾、文殊問疾」來開展,通過維摩詰居士和文殊菩薩的對話,讓我們了解佛法如何呈現出智慧與慈悲不二、出世與入世不二、修行與度眾不二,乃至一切法皆是不二。
祈願願力(法華期)
藝術家:呂嘉萍
人間車廂
學佛之路,並非遠離人間,而是學會如何在人間安住。 「人間車廂」象徵著一段修行之後,帶著慈悲與智慧回返塵世的旅程。這不只是空間的移動,更是心境的轉換——從求得清淨的內在世界,走向實踐利他的現實日常。 車廂外的風景是由福隆到台北的旅程,坐在這節車廂裡,你我如同同車的乘客,也是一同修行的行者。窗外流動的不只是風景,更是我們內心的起伏與世界的縮影。透過「人間車廂」,我們練習:如何帶著一顆柔軟的心,走入現實而不迷失,投入人間卻不染於塵。 願這趟旅程,成為我們回望自心、連結群體,並重新出發的起點。
三樓華巖視聽區
這裡是一處感官與思想交會的場域,也是一處介於實相與幻象之間的「法界裂縫」。 靈感源自《華嚴經》中「重重無盡、因陀羅網」的宇宙觀,我們在這片視聽空間中,嘗試打開時間與空間的邊界,讓你看見——一花一世界,一念一法界。